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公路設計標準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公路設計標準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城市標準車道寬度是多少?
單側寬度不少于3.5米;當非機動車道單獨設置時,寬度不少于5米。國家對公路每條機動車道的寬度是有標準的,三級以上多車道公路每條機動車道寬度為3米。
國家對公路每條機動車道的寬度是有標準的,三級以上多車道公路每條機動車道寬度為3.5~3.75米。中央隔離帶無統一標準,因地制宜,單純的水泥制中央隔離帶寬度為一米(中央隔離帶兩側白實線之間的距離),如果是中央綠化隔離帶,寬度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,有的“形象工程”路可以做到幾十米寬。城鎮間的公路一般不設人行道(一般穿越城市段才設),城市干道必須設置人行道,城市干道人行道按實際人流量計算,一般最少3米寬,寬的可以達到15-20米。
道路設計中,主路的坡度一般為多少度?
1 0.5% 依據:城市道路設計規范 第5.2.1條 道路最小縱坡度應大于或等于0.5%,困難時可大于或等于0.3%,遇特殊困難縱坡度小于0.3%時,應設置鋸齒形偏溝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。 2 0.3% 廣場設計坡度,平原地區應小于或等于1%,最小為0.3%;
市政道路設計與公路設計有什么不同?這兩個行業的就業前景怎樣?
1.區別
城市道路與公路以城市規劃區的邊線分界。城市道路是通達城市的各地區,供城市內交通運輸及行人使用,便于居民生活、工作及文化娛樂活動,并與市外道路連接負擔著對外交通的道路。公路則是聯接城市、鄉村和工礦基地之間,主要供汽車行駛并具備一定技術標準和設施的道路。兩者同屬于道路的范疇,但是服務功能不同,城市道路服務的是人和車,所以在細部的設計中應該體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,而公路服務的主要是車,則主要強調駕乘感受。
城市道路與公路設計時主要的區別:采用規范體系不同,平縱橫設計不同,路基路面設計也不一致,交安設施、照明、綠化設計也區別更大,采用的軟件也有區別,但兩者都屬于道路,設計上有相同之處,通透一個則另外一個也很容易入手。
2.就業前景
市政道路設計項目主要分布與城市內,出差少和現場勘察設計較容易,人員流動也相對較小,同時意味著升遷會慢一些;
公路設計項目主要分布于郊外或者偏遠地區,出差多現場勘察設計較難,人員流動較大,升遷機會較多;
兩類設計院的收入沒有太大區別,主要看單位效益,部門效益等,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。
本來一級建造師,市政專業
就我個人經歷來看,市政公路設計(僅僅指道路專業,橋梁、隧道、巖土專業不在討論范圍)的復雜程度應該是高于公路設計的。
市政公路的線型基本是簡單線型,但是在路網發達的城市中,設計中考慮的控制點相應增加。
比如一條設計等級為主干路的市政道路,下穿兩條間距300米且互為平行的高架橋,為保證橋下凈空滿足相關規范,需要調整坡度坡長。因此,本來填挖平衡要改為挖方路基,并考慮該坡度坡長是否適合非機動車通過;本可以垂直相交改為鈍角相交,曲線半徑既要滿足規范要求又要符合交通規律。可以看到,在路網密集的路段,道路設計已經沒有太多的設計理念,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在控制點之間尋求滿足規范的方案。
另一方面,市政公路中還必須考慮道路與天然氣、雨污管線、輸電線路之間的關系,同時還要考慮綠化、照明等設施;道路標識、標線、非機動車道、人行道、路緣石、樹池、垃圾桶、公交停靠站等交通工程相關的內容也相應較多。
總體來說,市政道路較之國省高速來講更為龐雜與具體。從就業來看,在高速路網已經初步飽和的情況下,市政道路方向更具潛力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公路設計標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公路設計標準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